艾默生曾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確實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比較成功的人他們身上都存在一個特點,那就是比較自信。作為家長,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的自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想盡辦法讓孩子有"成就感"而不至於太過畏縮。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就容易產生一些問題。
就在這周周末的時候,侄子來到家裡面玩,兩個小朋友一開始在玩積木。後來覺得沒有意思就去拼圖。實話實話,拼圖確實是比較小,很難找到準確的位置,但是兩個孩子卻是非常專心的尋找。
可是不知道過了多久,突然聽到我家孩子說了這樣一句話:"你放哪,我半小時就能拼半塊!"聽到這樣的話,我感到十分的震驚,畢竟這種拼圖成年人都要拼好久,更何況是孩子?只是當時也只是笑了一笑,畢竟看他像在開玩笑。
本以為這件事情就要過去了,沒想到下午在寫作業的時候,就因為侄子說了一句:"你寫的真快!"孩子尾巴都要翹到天上去了:"我媽媽也這樣說,我要是想稱第二,估計沒人敢稱第一,我這麼聰明!"
確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誇他那些方面做的比較好,因為擔心他自己對於自己認知不清晰導致不自信,但是也不至於想他說的這麼誇張?孩子是怎麼了?回來之後,我詢問了丈夫,他才表示孩子真的出現了一些問題,過於自信。心理學家曾經將這這種盲目自大的表現看作是,達克效應。01認知出現偏差,過分抬高自己——達克效應達克效應示意圖
鄧寧-克魯格曾經在美國做過這樣一項實驗,也就是尋找了差不多60名的學生詢問關於一些幽默感、邏輯能力或者是文字表達能力並且給自己打分。之後再通過一些實驗來證明,比如說對笑話評級。
評級之後會有一個猜測自己分數的環節,沒想到大部分的人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因為他們所猜測的分數遠比專業級評為所打的分數要高。總之,在這個結果中我們可以發現那些本身能力一般的人卻對自己表現滿意,但是表現比較優秀的孩子卻對自己的評價比較低。
在現實生活中也會發生很多這樣的事情,其實就是每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出現了預估錯誤。
"我這次明明可以考第一的,怎麼這麼差?這一定是算錯誤了!"
實際上,過度自信就會變成自負,自負是一座深不見底的墳墓,足以埋葬任何一位偉人和智者。作為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喜歡說一些盲目自大的話語,就一定要進行糾正,避免陷入"達克效應"的怪圈。02盲目的自大,只會讓自己更凄慘(1) 不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正所謂"一葉障目,不識泰山",我們應該清楚,自己所能看見的只是一部分,而更優秀的、更高聳的或許還沒有浮現。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過分的誇讚自己只會毀掉自己。
一些父母總是說"你真棒!""你是我見過最優秀的!""不管你做什麼,我相信你都能成為最好的!"雖然這些話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其實卻助長了孩子內心囂張那個的氣焰,而不明白其他人的優秀。
身陷達克效應的孩子,大部分都會因為別人錯誤的讚揚而對自己有錯誤的預判。這種不懂得"人外有人" 的孩子,也只會陶醉在自己的幻想中,變得越來越無知。
(2) "井底之蛙"式的感悟
有一隻青蛙滿足於自己的現狀,甚至表示"我獨佔著一坑水,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特別是井裡面的東西,我想怎麼用就怎麼用,我是天底下最舒服的人!"
直到東海的鱉對他說了"東海差不多有幾千里寬、幾千尺深,他才明白過來之前的幸福生活都是自己幻想的。很多比較自大的孩子其實還是處於"做青蛙"的階段。
"你真優秀,顯然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那可不,我是我們班上學習能力最強的一個人!"
實際上,孩子只是放眼全班,再也沒有考慮其他的人,可是目標永遠不是只有一個團體。
最重要的是,這些孩子總是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而不願意去嘗試、去思考。
03那些真正強大的人,懂得巧妙"隱藏"自己的實力老子曾說"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可是實際上當孩子吹噓自己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種比較,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
這種觀念的產生,讓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而真正強大、優秀的人是謙遜的,他們會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並不過分強調自己的實力。
相信扁鵲大家都知道,他的醫術非常的高超。可是在當時齊國的君主思考了很久覺得應該給他一個封號:"天下第一神醫"這種殊榮哪一個人不想要呢?可是扁鵲就沒有要。
因為他表示自己的兩個哥哥其實醫術更高超,自己有愧於這個稱號。實際上,這樣的人大家才更敬佩,同時他個人的實力也確實讓人稱讚。04大部分人處於"達克效應"第一階段,需要別人促使他走向"開悟之坡"」達克效應「階段分析(1)愚昧之巔就像我們了解到的一樣,一些孩子喜歡說:"全世界我最好看!""我就是第一名,誰都贏不了我!""我是最優秀的!我第二沒人第一!"這就是過分的愚昧。
高度自己的能力,陷入自己編織的幻想之中。久而久之,還真的以為自己就是這樣,甚至以這樣的狀態持續下去,也就達到了"愚昧之巔"。(2)絕望之谷孩子不可能一直是孩子,當他面臨到一定的困難,比如吹噓自己"什麼事情都能做好"卻在某一天因為一件事情焦頭爛額,這就是他內心無知被顛覆的體現。
特別是孩子沒有了父母的稱讚無法去依靠父母,這時候他的情緒更為誇張。一度的絕望,一度的懷疑自己。之前有多猖狂,現在就有多痛苦絕望。(3)開悟之坡當然,一部分在面臨這種絕望的時候,他們其實是比較聰明的,會想辦法讓自己慢慢的進步,同時接受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一味的去抱怨,甚至認為自己就是這樣,並不是自己的問題。
但是有一部分人孩子存在"愚昧之巔" 的幻想,又無法接受"絕望之谷" 的痛苦,不得不一直待在絕望之谷否定自己。
05想要孩子改掉自大愛吹牛的毛病,得進入開悟之坡,父母引導很重要第1步、不要局限於自己的"隧道視野"我們看一條隧道,就會越看越小,這是不需要爭議的。就像一些比較自大的孩子心目當中,他們也會這樣思考問題:"我是第一,我之後沒有任何人!"
可是這樣的方式並不對,父母不要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而盲目的誇讚。如果真的局限於"隧道視野"只會讓自己"一葉障目,不識泰山"。
父母可以適當的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身上的優缺點,而不是一味的考慮自己的優點。
"你學習成績不錯,這次進步了幾分"
"孩子你要知道,其實你的耐心非常差,要是這個進步了也不錯!"
這樣就會讓孩子對自己有十分清晰的認知,而不是隨意的去誇讚、吹捧自己。第2步、享受"不確定性"很重要"你要不要去嘗試一下啊?上次你考試考的很高,這次估計也是一樣的!"
"我不要,反正我都是第一了,還需要繼續嗎?"
面對自己創下的一些記錄,一部分人覺得只要保持就好,而有的人就想要去"超越自己"。實際上,當孩子一直陷入"愚昧之巔"他們十分畏懼,擔心自己摔的更慘。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就應該考慮讓他們進行不斷的嘗試,即使是到了絕望之谷,其實還是有機會的。而一直在愚昧之巔,隨意的欺騙自己,一定不會有任何的結果。
第3步、多帶孩子見見世面之前有人說,想讓一個人優秀,就必須把他從愚昧之巔推到絕望之谷然後引導他走上開悟之坡,父母也是必須充當這樣的角色。
那麼,孩子為什麼一直會處於愚昧之巔呢?其實就是環境和自我。一旦環境改變,自我的想法也會改變。而其中帶孩子見見世面就是父母改變環境的一個選擇。
孩子喜歡吹噓自己跳舞好,我們可以去尋找比較厲害的街舞比賽讓他去嘗試。等到他受到了刺激就明白自己的處境,也就乖乖的看清自己的實力。這時候父母加之以引導,則就慢慢走上了開悟之坡。
第4步、建立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現實生活中的大神確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多,這其實也就說明我們每個人都不是最優秀的。只是一旦開始逃離絕望之谷,就會慢慢的開悟,明白自己要做什麼?
人無完人,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孩子優秀,孩子一直是第一,我們確實可以容忍他,學習成績畢竟好。但是說到其他方面,就不應該過分的注意,而是讓他體會失落感,促使優秀。06結語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是被認可的,畢竟這彰顯了人格魅力。只是我們不得不說:"人無完人",沒有一個人一直優秀。父母想讓自家孩子"天下第一最優秀"但實際上卻有些不切實際。
我們必須明白,"達克效應"之下,孩子的自大其實影響到了他個人的發展。而作為父母,也就必須考慮到孩子的發展,促使他走向開悟之坡。
「我第一沒人敢稱第二「,孩子自大愛吹牛,想教育得懂「達克效應「
艾默生曾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確實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比較成功的人他們身上都存在一個特點,那就是比較自信。作為家長,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的自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想盡辦法讓孩子有"成就感"而不至於太過畏縮。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就容易產生一些問題。
就在這周周末的時候,侄子來到家裡面玩,兩個小朋友一開始在玩積木。後來覺得沒有意思就去拼圖。實話實話,拼圖確實是比較小,很難找到準確的位置,但是兩個孩子卻是非常專心的尋找。
可是不知道過了多久,突然聽到我家孩子說了這樣一句話:"你放哪,我半小時就能拼半塊!"聽到這樣的話,我感到十分的震驚,畢竟這種拼圖成年人都要拼好久,更何況是孩子?只是當時也只是笑了一笑,畢竟看他像在開玩笑。
本以為這件事情就要過去了,沒想到下午在寫作業的時候,就因為侄子說了一句:"你寫的真快!"孩子尾巴都要翹到天上去了:"我媽媽也這樣說,我要是想稱第二,估計沒人敢稱第一,我這麼聰明!"
確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誇他那些方面做的比較好,因為擔心他自己對於自己認知不清晰導致不自信,但是也不至於想他說的這麼誇張?孩子是怎麼了?回來之後,我詢問了丈夫,他才表示孩子真的出現了一些問題,過於自信。心理學家曾經將這這種盲目自大的表現看作是,達克效應。
01認知出現偏差,過分抬高自己——達克效應達克效應示意圖
鄧寧-克魯格曾經在美國做過這樣一項實驗,也就是尋找了差不多60名的學生詢問關於一些幽默感、邏輯能力或者是文字表達能力並且給自己打分。之後再通過一些實驗來證明,比如說對笑話評級。
評級之後會有一個猜測自己分數的環節,沒想到大部分的人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因為他們所猜測的分數遠比專業級評為所打的分數要高。總之,在這個結果中我們可以發現那些本身能力一般的人卻對自己表現滿意,但是表現比較優秀的孩子卻對自己的評價比較低。
在現實生活中也會發生很多這樣的事情,其實就是每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出現了預估錯誤。
"我這次明明可以考第一的,怎麼這麼差?這一定是算錯誤了!"
實際上,過度自信就會變成自負,自負是一座深不見底的墳墓,足以埋葬任何一位偉人和智者。作為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喜歡說一些盲目自大的話語,就一定要進行糾正,避免陷入"達克效應"的怪圈。
02盲目的自大,只會讓自己更凄慘
(1) 不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正所謂"一葉障目,不識泰山",我們應該清楚,自己所能看見的只是一部分,而更優秀的、更高聳的或許還沒有浮現。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過分的誇讚自己只會毀掉自己。
一些父母總是說"你真棒!""你是我見過最優秀的!""不管你做什麼,我相信你都能成為最好的!"雖然這些話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其實卻助長了孩子內心囂張那個的氣焰,而不明白其他人的優秀。
身陷達克效應的孩子,大部分都會因為別人錯誤的讚揚而對自己有錯誤的預判。這種不懂得"人外有人" 的孩子,也只會陶醉在自己的幻想中,變得越來越無知。
(2) "井底之蛙"式的感悟
有一隻青蛙滿足於自己的現狀,甚至表示"我獨佔著一坑水,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特別是井裡面的東西,我想怎麼用就怎麼用,我是天底下最舒服的人!"
直到東海的鱉對他說了"東海差不多有幾千里寬、幾千尺深,他才明白過來之前的幸福生活都是自己幻想的。很多比較自大的孩子其實還是處於"做青蛙"的階段。
"你真優秀,顯然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那可不,我是我們班上學習能力最強的一個人!"
實際上,孩子只是放眼全班,再也沒有考慮其他的人,可是目標永遠不是只有一個團體。
最重要的是,這些孩子總是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而不願意去嘗試、去思考。
03那些真正強大的人,懂得巧妙"隱藏"自己的實力
老子曾說"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可是實際上當孩子吹噓自己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種比較,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
這種觀念的產生,讓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而真正強大、優秀的人是謙遜的,他們會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並不過分強調自己的實力。
相信扁鵲大家都知道,他的醫術非常的高超。可是在當時齊國的君主思考了很久覺得應該給他一個封號:"天下第一神醫"這種殊榮哪一個人不想要呢?可是扁鵲就沒有要。
因為他表示自己的兩個哥哥其實醫術更高超,自己有愧於這個稱號。實際上,這樣的人大家才更敬佩,同時他個人的實力也確實讓人稱讚。
04大部分人處於"達克效應"第一階段,需要別人促使他走向"開悟之坡"」達克效應「階段分析
(1)愚昧之巔
就像我們了解到的一樣,一些孩子喜歡說:"全世界我最好看!""我就是第一名,誰都贏不了我!""我是最優秀的!我第二沒人第一!"這就是過分的愚昧。
高度自己的能力,陷入自己編織的幻想之中。久而久之,還真的以為自己就是這樣,甚至以這樣的狀態持續下去,也就達到了"愚昧之巔"。
(2)絕望之谷
孩子不可能一直是孩子,當他面臨到一定的困難,比如吹噓自己"什麼事情都能做好"卻在某一天因為一件事情焦頭爛額,這就是他內心無知被顛覆的體現。
特別是孩子沒有了父母的稱讚無法去依靠父母,這時候他的情緒更為誇張。一度的絕望,一度的懷疑自己。之前有多猖狂,現在就有多痛苦絕望。
(3)開悟之坡
當然,一部分在面臨這種絕望的時候,他們其實是比較聰明的,會想辦法讓自己慢慢的進步,同時接受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一味的去抱怨,甚至認為自己就是這樣,並不是自己的問題。
但是有一部分人孩子存在"愚昧之巔" 的幻想,又無法接受"絕望之谷" 的痛苦,不得不一直待在絕望之谷否定自己。
05想要孩子改掉自大愛吹牛的毛病,得進入開悟之坡,父母引導很重要第1步、不要局限於自己的"隧道視野"
我們看一條隧道,就會越看越小,這是不需要爭議的。就像一些比較自大的孩子心目當中,他們也會這樣思考問題:"我是第一,我之後沒有任何人!"
可是這樣的方式並不對,父母不要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而盲目的誇讚。如果真的局限於"隧道視野"只會讓自己"一葉障目,不識泰山"。
父母可以適當的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身上的優缺點,而不是一味的考慮自己的優點。
"你學習成績不錯,這次進步了幾分"
"孩子你要知道,其實你的耐心非常差,要是這個進步了也不錯!"
這樣就會讓孩子對自己有十分清晰的認知,而不是隨意的去誇讚、吹捧自己。
第2步、享受"不確定性"很重要
"你要不要去嘗試一下啊?上次你考試考的很高,這次估計也是一樣的!"
"我不要,反正我都是第一了,還需要繼續嗎?"
面對自己創下的一些記錄,一部分人覺得只要保持就好,而有的人就想要去"超越自己"。實際上,當孩子一直陷入"愚昧之巔"他們十分畏懼,擔心自己摔的更慘。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就應該考慮讓他們進行不斷的嘗試,即使是到了絕望之谷,其實還是有機會的。而一直在愚昧之巔,隨意的欺騙自己,一定不會有任何的結果。
第3步、多帶孩子見見世面
之前有人說,想讓一個人優秀,就必須把他從愚昧之巔推到絕望之谷然後引導他走上開悟之坡,父母也是必須充當這樣的角色。
那麼,孩子為什麼一直會處於愚昧之巔呢?其實就是環境和自我。一旦環境改變,自我的想法也會改變。而其中帶孩子見見世面就是父母改變環境的一個選擇。
孩子喜歡吹噓自己跳舞好,我們可以去尋找比較厲害的街舞比賽讓他去嘗試。等到他受到了刺激就明白自己的處境,也就乖乖的看清自己的實力。這時候父母加之以引導,則就慢慢走上了開悟之坡。
第4步、建立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現實生活中的大神確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多,這其實也就說明我們每個人都不是最優秀的。只是一旦開始逃離絕望之谷,就會慢慢的開悟,明白自己要做什麼?
人無完人,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孩子優秀,孩子一直是第一,我們確實可以容忍他,學習成績畢竟好。但是說到其他方面,就不應該過分的注意,而是讓他體會失落感,促使優秀。
06結語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是被認可的,畢竟這彰顯了人格魅力。只是我們不得不說:"人無完人",沒有一個人一直優秀。父母想讓自家孩子"天下第一最優秀"但實際上卻有些不切實際。
我們必須明白,"達克效應"之下,孩子的自大其實影響到了他個人的發展。而作為父母,也就必須考慮到孩子的發展,促使他走向開悟之坡。